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锐强  常鹏  万冬梅  鞠静  张雷  李东来 《生态学报》2015,35(15):5018-5025
婚配制度作为一种进化稳定对策是动物对某一环境包括种群内部环境适应的结果。据统计,约92%的鸟类为社会性单配制,但单配制鸟类中很多都存在婚外父权现象,表现出社会性婚配制度与遗传性婚配制度的不一致性。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是一种社会性单配制的小型森林洞巢鸟,其是否存在婚外父权现象至今尚未见报道。通过对杂色山雀进行亲权鉴定以确定其有无婚外父权现象及婚外父权的比例,结果显示:45.45%(20/44)的巢存在婚外父权,14.39%(38/264)的后代为婚外子代,说明杂色山雀具有较高的婚外父权水平。进一步探究其婚外父权的发生原因,结果如下:(1)有、无婚外父权巢的社会性亲本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无显著差异(P=0.504);(2)有婚外父权巢中婚内子代和无婚外父权巢中子代的杂合度(P=0.118)以及有婚外父权巢中婚外子代与婚内子代的杂合度(P=0.206)均无显著差异。(3)有婚外父权巢中的婚内子代与婚外子代间8项体征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s0.05)。综上,社会性单配制杂色山雀婚外父权的发生与配偶间的遗传相容性无关,还有待从其他角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奚长海  李东来  张雷  蔡玥  万冬梅 《生态学报》2015,35(15):5026-5031
鸟类的贮食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食物和季节是两个十分关键的因子。采用人工投食的方式研究杂色山雀冬、春季节对松子和葵花籽两种食物的贮食选择,以及食物和季节因素对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和微生境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杂色山雀优先贮食松子,仅在春季贮食少量葵花籽;主要选择树皮裂缝、灌木根部、草丛、石缝和苔藓下面五种生境进行贮食;其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呈分散状态,集中于投食点100m范围内,密度分布随食物搬运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其贮食模式和贮食位点的微生境选择均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其中,贮食模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受生境中松子这种重要食物可获得性的下降所致,而杂色山雀冬季对树皮裂缝的利用率明显高于春季,可能是与冬季的积雪覆盖限制了其对地面贮食点的利用有关。杂色山雀的就近贮食模式可能是为了增加贮食效率,关于不同个体之间贮食位点的差异,以及季节变化对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病毒H5N1 NS1蛋白是一种非结构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基因截短的重组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NS1不同结构域与宿主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在成功克隆禽流感病毒H5N1全长NS1基因并测序的基础上,将部分截短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栽体pET28a(+)上,构建基因截短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NS1-RBD和pET28a-NS1-ED,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阳性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检测,获得预期蛋白的表达,然后利用Ni-NTA树脂蛋白纯化系统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确认NS1及截短体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实验成功构建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NS1蛋白截短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NS1蛋白不同结构域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材料,为深入研究NS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皮质酮是鸟类重要的糖皮质激素,在其适应环境变化及压力应激反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非应激状态时,鸟类血浆皮质酮浓度处于基线水平,当鸟类面对应激刺激时,血浆皮质酮浓度迅速升高,应激水平的皮质酮对鸟类个体生存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繁殖季鸟类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变化及其与繁殖投入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种间差异,仍需在不同的物种中进行实验研究。本研究分析了繁殖季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在繁殖阶段的变化,及育雏期亲鸟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与繁殖参数和亲鸟育雏投入的关系。结果显示,与求偶期相比,育雏期杂色山雀亲鸟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极显著升高(P < 0.001),雌性与雄性亲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雌性与雄性亲鸟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与繁殖参数、亲鸟递食投入、巢防卫行为均无显著相关性(P > 0.05)。  相似文献   
5.
"太岁"是一种存在于地球上分类地位尚不清楚的生物体。对实验室保藏的7种不同的"太岁"样品进行了生物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旨在科学地了解"太岁"的组成成分,同时为"太岁"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和分类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对实验室保藏的7种"太岁"样品做生物组分及含量分析,具体包括:苯酚硫酸法测粗多糖含量、凯氏定氮法测粗蛋白含量、索氏提取法测粗脂肪含量、钒钼酸显色法测核酸含量、灼烧重量法测粗灰分含量、恒温干燥法测水分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微量元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7种"太岁"样品含水量均较高,除LNUT006含水量73.58%外,其余"太岁"样品均达到90%以上;"太岁"样品中粗多糖含量在8.97~46.57 mg/g之间,其中LNUT006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太岁"样品;粗蛋白含量在20.35~184.18 mg/g之间,其中LNUT006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太岁"样品;"太岁"样品中净核酸含量在2.053~35.128 6μg/g之间;灰分含量在42.93~246.4 mg/g之间;"太岁"样品钙、铁含量较高,分别为2 907.09μg/g和3 929.09μg/g,铅、镉含量最低。首次对未知生物"太岁"样品的组成成分进行初步系统的研究,为明确其组分和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均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北部,东南亚北部、东亚及俄罗斯等地区,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至西南等地也均有分布,是重要的食虫益鸟。为探究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影响因素,找到影响北红尾鸲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巢址因子,于2017年4—7月,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系统研究。共发现北红尾鸲自然巢44个,其中29巢繁殖成功,15巢繁殖失败。北红尾鸲主要筑巢于石墙缝、空心砖墙缝及废旧电表箱中。巢址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巢口因子(27.738%)、巢位因子(14.195%)、光照因子(12.145%)、人为干扰因子(10.440%)、安全因子(9.266%)和隐蔽因子(7.187%)是影响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重要因子。采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繁殖成功巢与失败巢参数发现,成功巢的巢口最大高度显著小于失败巢(P=0.047),且其距顶的距离更近(P=0.04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巢上方盖度对繁殖成功率有极显著影响(t=2.883,P=0.009)。总的来说,北红尾鸲虽偏爱筑巢于人为干扰较大的村庄房屋附近,但较小的巢口能有效避免巢捕食者的捕食,更近的距顶距离和更大的巢上方盖度能有效降低巢上方的可视程度和降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配偶选择是性选择研究核心问题之一。雌性通过选择高质量的雄性配偶获得直接利益,如资源、营养和保护等,也可以通过获得高质量雄性提高后代的适合度。配偶选择研究对于研究性选择机制和进化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配偶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配偶选择的因素及雌性"听众效应"中雄性-雄性竞争方面。鸣唱对配偶选择的影响和雄性"听众效应"中雌性-雌性竞争的研究对于探索鸟类配偶选择中信号交流、调整的方式及选择策略均具有重要意义。以灰文鸟为对象,研究了雄性鸣唱对雌性配偶选择的影响及雄性"听众效应"对雌性灰文鸟同性竞争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一利用双向选择装置,以配偶鸣唱(求偶鸣唱或非求偶鸣唱)和非配偶鸣唱(求偶鸣唱或非求偶鸣唱)对雌鸟进行刺激,观察雌鸟对两端鸣唱的偏爱状况。实验二主要观察雌鸟之间在无听众、听众为熟悉的雄性和听众为配偶条件下的竞争行为。结果表明,雌性灰文鸟大多偏爱配偶鸣唱,相对于配偶的非求偶鸣唱更偏爱非配偶的求偶鸣唱。求偶鸣唱比非求偶鸣唱更具有吸引力,求偶鸣唱更能刺激雌性灰文鸟配偶选择的积极性,这种积极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但雌鸟可以通过选择更高质量的雄性配偶获益。在配偶雄性作为听众条件下雌鸟攻击行为最高,显著高于熟悉雄性为听众的条件下,并且两者都显著高于无听众条件下雌鸟的攻击行为。雌性灰文鸟会基于不同"听众"而对雌-雌竞争行为做出适当调整。上述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鸟类的性选择行为机制具有重要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石斛醇提取物的抗朊病毒作用,借助酵母朊病毒[PSI+]表型系统分析石斛醇提取物对酵母朊病毒[PSI+]表型的作用,引入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在蛋白质水平分析石斛醇提取物对酵母朊病毒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石斛醇提取物浓度在15 g/L时,作用酵母朊病毒[PSI+]细胞5 d的治愈率为5%;并且石斛醇提取物浓度在5~20 g/L范围内时,药物剂量与酵母朊病毒[PSI+]表型治疗效果呈现较好正相关性。蛋白水平试验表明石斛醇提取物作用酵母朊病毒[PSI+]细胞5 d后红色菌落的朊病毒聚集体大小与[psi-]相似。  相似文献   
9.
一雌一雄单配制鸟类中,雌性个体与配偶外雄性发生交配的行为称为婚外交配,继而导致了婚外受精产生婚外子代的现象称为产生了婚外父权。婚外父权广泛存在于鸟类中,针对其发生和影响因素已经成为了鸟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收集了近十年社会性单配制鸟类婚外父权方面的研究文献,从婚外父权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单配制鸟类婚外父权的研究进展。婚外父权发生原因的探讨主要包括:1、从两性的角度探讨雌雄两性在婚外行为中不同的进化繁殖策略。雄性策略旨在增加自身的繁殖输出;有关雌性策略则提出了确保受精假说、食物供给假说、遗传利益假说等,但目前尚存争议;2、在遗传利益假说中较常见的又分为3个假说:“优秀基因”假说、“遗传相容性”假说和“遗传多样性”假说,该三种假说是针对雌性从遗传方面获得的利益而提出的,不断有报道指出雌性配偶选择会被潜在的雄性遗传特性所影响;3、非遗传利益——母系效应影响婚外父权的进化。一些研究指出遗传质量参数,如体重、身体大小、存活率和免疫应答等方面可能会存在母系效应。婚外父权发生的影响因素这里主要指环境因素,包括繁殖同步性、繁殖密度、栖息地环境、产卵及孵化时机等。由于物种不同,受到环境压力不同,导致婚外父权发生率千差万别。最后本文针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尽管近十年的研究进一步解释了鸟类婚外父权现象,但是该领域仍然存在并且产生了许多新的未解决的问题,而相关实验操作和理论的完善是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微波结合紫外诱变选育辅酶Q_(10)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根瘤土壤杆菌LNUB335为出发菌株,以维生素K3和NaN3双抗性为筛选标记,在根瘤土壤杆菌中首次利用紫外线及微波联合诱变处理,获得1株生产性能比LNUB335显著提高的突变株ARN007,其CoQ10产量为12.01mg/L,较出发菌株提高68.67%,每克干细胞含CoQ102.46mg,较出发菌株提高38.20%。通过传代实验证明该突变株的遗传性稳定,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实验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